急诊科
刘先一是衡阳华程医院急诊科主任,才39岁,正是年富力强时。盯上刘先一是奇怪他的学历与行医履历之间的差异,感佩刘先一是他“以科为家”的行为,他说:华程急诊科是他的家,只要患者安全,科室不出事,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块砖一样砌进华程急诊科的墙体里。
入门第一课:“先学做人”
按说刘先一捧了一只金饭碗:“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”。拥有它,月入6位数真乃稀松平常之事。2015年他在300:40人的角逐中如愿考取此证,但他像傲立荒漠的胡杨,适应不了美容行业的小气候。2017年底,刘先一凭着过去在衡阳市中心医院7年急诊科医生的履历,就任华程医院急诊科主任。这个新岗位满足了他践行“救死扶伤,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”的行医初衷,也让他找回了一个医生的尊严。华程急诊科团队有6个医生,平均年龄不足33岁,护士们的护龄大都3年以下,无论资历还是经验都很稚嫩。
急诊突出“急”:患者病情急、救治时间急、医生决择急,很多时候面临的情况纷繁复杂又危急。此时,如何做出有利于患者的决择,通常靠的不是技术与经验而是是否有一颗“尊重生命、爱惜生命,将心比心”的心。刘先一遇事冷静,救死扶伤信念坚定,他常与科室医生说,急诊医生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做人、如何做一个“救人于水火”的好人。2017年底的某天早晨,常宁某镇有女性村民喝了农药,中午家人才打电话报警,等华程120赶到的时候,患者早已经昏迷不醒。前面有2家医院120见情况特殊,家属救治意愿不太强烈,空车而返。刘先一指示出诊人员无论如何先把病患带回来抢救,后经华程ICU、大内科等部门通力救治,20多天后患者康复出院。
2018年元月初,华程急诊接到衡阳县铁丝塘村医报警出车电话:一83岁老人突然昏迷,需要紧急救治。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是个独居老人,身边无任何亲属,初步检查考虑脑梗。刘先一指示出诊医生绝不能调头就走、空车而返。先紧急联系患者家属、现场给氧,维持患者生命体征。从下午5点到晚上7点整整2个小时,患方家属总算聚齐后又在送不送医、谁先拿钱的问题上出现分歧,经出诊人员苦口婆心的说服,晚上8点患者终于入住华程一内科。元月17日,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家属给刘先一团队送来一面锦旗:“感谢华程120的耐心守候”。
入门第二课:“如履薄冰”
酮症酸中毒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种危险、严重、急性并发症。高酮会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麻痹,高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大,昏迷超过6小时得不到抢救,会造成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坏,甚至死亡。2018年元月7日是星期天,下午5点刘先一刚回家就接到科室电话:一61岁的男性患者突然昏迷不醒,病史不明。连水都没喝一口,刘先一转身又往医院赶。家属否定患者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病史。天很冷,大厅里中央空调呼呼吹着,吹淡了空气中的各种气味。刘先一俯身转向担架,闻到了患者呼气中的酸苹果气息:“酮症酸中毒昏迷”,“不可能”,家属齐声应答。刘先一指示护士立即检测末梢血糖,最后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,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正确救治。
2017年2月,刘先一来华程上班不久,急诊120接来个大腿疼痛的患者。患者大腿无破损、无变形,同时否认摔伤,当刘先一提出“股骨中段骨折”的初步诊断时,患者直呼“怎么可能?!”。最后,X线检查结果支持了他的诊断。刘先一有两个孩子,大的6岁,小的3岁,可他鲜少陪伴孩子、照顾家庭,他以科为家,吃住在科室,节假日也无例外。他说团队成员太年青了,经验不足,他守着,出事就少些。
入门第三课:“不做担架工”
在大多医疗机构,急诊只是患者的中转站,患者被接来医院后,经过初步判断便直接转入病房。如何让团队成员在常规的迎来送往和与患者短暂的接触中,培养正确判断病情的能力,“不做担架工”,是刘先一面临的另一个课题,因而他特别强调落实“首诊负责制”。他要求从接到患者那一刻起医生必须全程陪同,转入病房时要与管床医生床头交接清楚患者的生命体征、检查结果、治疗过程等情况;开具的每一个诊疗措施,先要思考开具的依据、目的,是否还有别的替代方案等。他说2018年,他想建立常见急诊疾病的临床路径,进一步规范诊疗流程,提高团队救治水平。
采访前笔者特意查阅了几篇急诊医生素质类的论文,发觉刘先一身上的一些特点如内心悲悯、情感含蓄内敛、应激能力强,特别适合急诊岗位。古云: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,急诊医生尤其如是。刘先一撇开了金饭碗,将好不容易考取的“美容主整证”束之高阁,坚守在华程急诊岗位,说明他是一个有道德节制的好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