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13日我院妇产中心团队成功为一名5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,手术非常顺利,患者好转出院。
手术当天


4个月前,李阿姨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,流血量时多时少,并伴有下腹胀痛,曾到诊所治疗,没有好转,便到当地医院就诊。通过病理检查,医生诊断李阿姨患了子宫内膜癌。
随后,李阿姨来到我院妇产中心做进一步检查治疗。妇科副主任医师莫志红对李阿姨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了解,经过全方位检查发现,患者(宫颈管、宫腔)高分化腺癌,右侧胸腔已有少量积液,左侧胸膜局部增厚;宫腔左侧近宫颈管占位性病变。经过科室集体讨论,李莉莉、莫志红两位副主任决定为李阿姨进行腹式全子宫、双附件切除术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,切除体内肉眼所见肿瘤。手术历经近六个小时,进行得非常顺利,患者术后恢复良好,一周后好转出院,后续进行放疗巩固治疗效果。
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,仅次于宫颈癌。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,我国发病率为63.4/10万,死亡率21.8/10万,且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,平均年龄在55岁上下,肥胖、未孕和不孕、晚绝经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卵巢肿瘤、使用外源性的雌激素及内源性的雌激素过高、使用三苯氧胺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。

副主任医师莫志红指出,各种类型的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,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发病于绝经后,所以,绝经后出血成为患者最重要的主诉之一。尚未绝经者,则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经量增多,经期延长等,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恶臭、脓血样分泌物,但远不如宫颈癌显著;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不适。但遗憾的是,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警报信号,却没有被大多数中年女性认识和重视。 其实,子宫内膜癌是从子宫内膜开始,子宫内膜就是所谓的子宫内膜粘膜,会在月经周期期间增厚,准备受精卵的着床。在发病初期不会有任何症状,直到晚期的时候才会慢慢被发现。因此,许多女性在首次出现症状时就应该就医进行治疗了。

目前,诊断性刮宫取内膜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依据。为了尽早做出诊断,遇到不规则流血、流液,或年龄较轻,但有长期子宫出血及不育史者,应警惕内膜增生已有癌变倾向。
莫志红提醒,阴道超声可以准确了解宫腔内情况,尤其是子宫内膜厚度。阴道超声对于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非常有效,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,如果通过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不超过5毫米时,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会是非常低的。

而关于子宫内膜癌的好消息副主任莫志红说:“如果早期诊断,估计一年生存率为92%。如果癌症没有转移到其他地方,五年内生存率为95%。但如果癌症转移,五年生存率为23%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