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医生的职业需要与患儿同呼吸共命运,只要坚守,生命的奇迹会出现。
“今年我们儿科收治最多的就是婴幼儿肺炎,其中重症肺炎就有十多例。”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周文瀚说道,“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第一是环境因素,比如:气候改变、空气污染、居室拥挤、寒冷潮湿、通风不良、被动吸烟;第二个是婴幼儿防御功能降低,出生时营养不良、贫血、先天性心脏病,易致反复感染使病程迁延;第三个是家长护理不当使孩子受凉、呛奶等等都会引起小儿肺炎。”
患儿:苗苗(化名)
7月22日,儿童医学中心又收治一例重症肺炎。患儿:苗苗(化名) 7个月10天,先天性心脏病,四天前出现咳喘,加重伴气促、呻吟、发热2天,入院后告病重,中心吸氧,镇静,心电监测,于入院第二天,病情加重,肝脏进行性增大,考虑和并心衰,予以告病危,转入PICU,立即对其展开抢救。
周文瀚介绍,当时胸部CT示:支气管肺炎、肺实变及条索状改变,立即给孩子供氧、吸痰、抗炎治疗,纠正心衰,改善呼吸功能。通过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不懈的努力,五天后苗苗转危为安。
“重症肺炎是孩子最常得的一种呼吸道疾病,婴幼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、咳嗽、喘鸣、气促及呼吸困难,我们在治疗重症肺炎有一套成熟的治疗模式,而对于苗苗这种情况不仅是治疗,而重要的是病情好转后的护理与照顾。”
原来,苗苗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心理的障碍,父亲是一位残疾人士,家庭经济情况十分窘迫,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母爱的情况下,护理与照顾工作显得尤为突出。
儿科医生,要会读心,读孩子的心,读家长的心,读懂了才好说话,治疗方案才有效。
在了解到苗苗的家庭情况后,李颂宜主任每次查房时都会将苗苗抱在怀里,边唱歌边给苗苗检查,在这时他会很乖,原本哭闹着的他会安静下来,配合检查。

当班护士对苗苗的护理也是格外上心,据了解,在苗苗住院的十五天里,只要医生和护士有时间,都会有医护人员轮流去抱他和他“交流”。
“苗苗现在在恢复期,我们不能镇静处理,七个月大的孩子开始需要安抚、沟通和交流了,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减轻小孩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的恐惧感,这是我们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,也是一种心理治疗。”周文瀚如此说道。
有些人总把儿科称为——小儿科,似乎做儿科医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谁都能来打打酱油。但其实,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在衡阳华程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们不但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、丰富的临床经验、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,还要具备良好的应急应变能力,严谨的职业态度、良好的职业素质,更需要注重医患之间心与心的沟通。